在長期使用過程中,滴點軟化點測試儀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,如溫度顯示不準確、樣品不滴落或軟化不明顯、儀器無法正常升溫等。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,還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失真,進而誤導生產決策。因此,操作人員需熟悉常見問題的原因,并掌握科學有效的解決對策,確保儀器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。
問題一:溫度顯示不準確,與標準溫度計對比偏差較大
溫度顯示不準確是儀器使用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,其偏差原因較為復雜,需從多個方面逐一排查。
首先,溫度傳感器接觸不良或損壞是主要原因之一。溫度傳感器通過與儀器主機的接口連接,將檢測到的溫度信號傳輸至控制系統。若傳感器接口處存在灰塵、氧化層,或傳感器插頭松動,會導致信號傳輸中斷或不穩定,進而使溫度顯示波動較大。例如,某實驗室的儀器在測試過程中,溫度顯示屏上的數值時而上升、時而下降,最大波動幅度達到 5℃。操作人員拆開儀器接口,發現接口處積累了大量灰塵,且插頭表面有氧化痕跡。用無水乙醇擦拭接口和插頭,去除灰塵和氧化層后,重新連接傳感器,溫度顯示恢復穩定,偏差控制在 0.5℃以內。此外,若傳感器探頭損壞(如因碰撞導致探頭變形、內部元件損壞),會直接影響溫度檢測精度,此時需更換新的傳感器。更換傳感器時,需選擇與儀器型號匹配的產品,不可隨意替換,否則可能因傳感器參數不兼容,導致溫度顯示偏差更大。
其次,儀器長時間未校準也是導致溫度顯示不準確的重要因素。滴點軟化點測試儀屬于精密檢測儀器,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,內部的電子元件(如溫控芯片、加熱管)會出現老化,導致溫度控制精度下降。根據行業標準要求,儀器需每 6 個月進行一次校準。若超過校準周期,溫度顯示偏差可能會逐漸增大。校準方法通常為:將標準溫度計(精度為 0.1℃)放入儀器的盛樣容器中,按照正常測試流程進行升溫,分別記錄儀器顯示屏上的溫度值與標準溫度計的讀數,對比兩者的偏差。若偏差超過允許范圍(通常為 ±0.5℃),需按照儀器說明書的步驟進行調整。例如,某儀器在校準過程中,當標準溫度計顯示 50℃時,儀器顯示屏顯示 51.2℃,偏差達到 1.2℃。操作人員進入儀器的校準模式,將 50℃對應的儀器顯示值調整為 50℃,再依次校準 80℃、100℃等關鍵溫度點,校準完成后,儀器溫度顯示偏差控制在 0.3℃以內,符合檢測要求。
另外,測試環境溫度波動過大也可能影響溫度顯示準確性。若實驗室未配備恒溫設備,夏季高溫時環境溫度超過 30℃,冬季低溫時低于 15℃,會導致儀器內部的溫度場不穩定,進而影響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精度。針對這種情況,需改善實驗室環境,安裝空調或暖氣,將環境溫度控制在 20℃-25℃的理想范圍內。同時,避免儀器靠近窗戶、通風口等溫度易波動的位置,減少環境因素對儀器的影響。
問題二:樣品不滴落或軟化不明顯,無法獲取檢測數據
在測試過程中,有時會出現樣品始終不滴落、軟化現象不明顯的情況,導致無法記錄滴點和軟化點數據,影響檢測工作進度。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樣品本身和儀器參數設置兩個方面。
從樣品本身來看,樣品質量不合格是首要原因。若樣品純度不夠,含有大量雜質,會改變樣品的物理性能,導致其軟化點升高、滴落難度增加。例如,某潤滑油樣品中混入了 10% 的機械雜質,在測試過程中,即使溫度升高至 200℃(遠超該類潤滑油的標準滴點 180℃),樣品仍未出現滴落現象,且形態僵硬,軟化不明顯。經檢測機構分析,這些機械雜質主要是金屬碎屑和灰塵,它們與潤滑油混合后,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混合物,提高了樣品的耐高溫性能。針對這種情況,需更換合格的樣品重新測試,同時檢查樣品的儲存條件 —— 樣品應存放在密封、干燥、陰涼的環境中,避免與雜質接觸,防止污染。此外,樣品的儲存時間過長也可能導致性能變化,如蠟類樣品長時間放置后,可能出現結晶老化,軟化點升高,因此需在樣品保質期內完成檢測。
從儀器參數設置來看,升溫速率過慢是導致樣品不滴落或軟化不明顯的常見原因。如前所述,不同樣品有對應的標準升溫速率,若操作人員誤將升溫速率設置過低,會導致樣品受熱緩慢,軟化和滴落過程延遲。例如,將蠟類樣品的升溫速率從標準的 2℃/min 設為 0.5℃/min,原本 30 分鐘可完成的測試,1 小時后樣品仍未出現明顯軟化。此時,需停止測試,重新設置正確的升溫速率,再進行測試。此外,儀器的加熱裝置功率不足也可能導致升溫緩慢 —— 若加熱管老化,實際功率低于額定功率,會使儀器無法按照預設速率升溫,進而影響樣品的軟化和滴落。操作人員可通過觀察儀器的升溫曲線判斷:若升溫曲線始終低于預設曲線,且差距逐漸增大,可能是加熱管功率不足,需聯系專業維修人員更換加熱管。
問題三:儀器無法正常升溫,加熱裝置無反應
儀器無法正常升溫是較為嚴重的問題,若不及時解決,會直接導致檢測工作停滯。其原因主要包括電源故障、加熱元件損壞、溫控系統故障三類。
電源故障是最易排查的原因,需按照 “從外到內" 的順序檢查。首先檢查實驗室總電源是否正常供電,配電箱內的空氣開關是否跳閘 —— 若空氣開關跳閘,需合上開關,同時檢查是否有其他大功率設備與儀器共用同一電路,導致電路過載跳閘。其次檢查儀器專用插座是否接觸良好,可將其他正常工作的設備(如電腦、打印機)插入該插座,若設備無法通電,說明插座存在故障,需更換插座。然后檢查儀器電源線是否完好,有無破損、斷裂,插頭內部的接線是否松動 —— 若電源線內部銅線斷裂,需更換新的電源線,更換時需注意電源線的規格與儀器匹配(如額定電流、絕緣等級)。
若電源正常,儀器仍無法升溫,需檢查加熱元件(主要是加熱管)是否損壞。加熱管是儀器的核心加熱部件,長期使用后可能出現老化、斷裂、短路等問題。操作人員可拆開儀器的加熱裝置外殼,用萬用表檢測加熱管的電阻值 —— 正常情況下,加熱管的電阻值應